「苏青协作」2023江苏青海携手并肩既“东成”也“西就”
2024-01-17
来源:东西部协作公众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删除。
精彩观点摘登:
2023年,江苏立足“江苏所能 青海所需”,深入贯彻国家东西部协作部署要求,苏青两省年度东西部协作协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部超额完成的同时,总结了不少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
2023年,江苏新引进到位投资企业27个,其中新能源企业10个,到位总投资超50.2亿元,是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新引进企业到位总投资的2.2倍。 2023年4月和8月,两省党政代表团成功实现互访,将支持产业发展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双方考察重点都是产业。组织开展“江苏名企走进海南州”“江苏-青海经贸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引导江苏新能源企业来青考察、投资兴业。天合光能在青开设5个公司,2023年到位投资超过30亿元,成为苏青产业协作的样板。2023年10月,计划投资400亿元的美霖光伏大基地项目在西宁签约。 苏青两省坚持以园区共建为抓手,已引进江苏天合光能、苏州阿特斯等一批知名新能源企业。共建青海零碳产业园,打造苏青园区共建新典范,无锡市政府及企业代表团赴海东市考察,现场签约12个数字经济及产业园相关项目,成为青海省首批落地的“数据援青”项目。 2022年以来,共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超过10亿元,精准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切实增强青海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建设集体牛棚、蔬菜大棚、购置种牛等方式,带动农牧户规模化发展。西宁市湟中区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5420万元建设西堡奶牛基地,饲喂荷斯坦奶牛1500头,成为青海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单体奶牛养殖项目。基地土地流转户均增收2000余元、订单饲草户均增收4000余元,稳定就业100余人、人均年收入4万余元。邀请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利用高原夏季清凉气候独特条件,在西宁市湟中区玉拉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培育草莓新品种,每年向江苏销售草莓种苗超过200万株,解决就业300人以上。引进国内最大大蒜加工企业——江苏东方黎明集团,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高原有机独头蒜,售价比市场价高出2-4元/斤,示范种植超2000亩,吸引众多国内外客商。
引入江苏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与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联合打造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推进实现青海农特产品“买全省、卖全国”。2023年,该中心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陆续开展青海农产品推介会、苏青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等活动50余场,与江苏商会等多家单位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农特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商超、进社区的“六进”工程。联合多家主流媒体,多次对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供销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大力实施“互联网+”营销战略,签订《定向“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受托收购省内农林牧产品。在南京设立全国数据渠道运营中心(农联网络),销售前置,打通青海产品直通江苏市场渠道。在南京审计大学等20余所高校开设专柜。 在苏北、苏中、苏南农产品主销区,打造农产品冷链仓储和销地物流两张网。畅通整车农产物流,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针对全省涉农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养殖大户、脱贫户、高校专业大学生等开展各类专业电商培训56场次,培训1731人次。打破农产品“产、供、销”壁垒,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推介青海绿色农畜产品。 在江苏建华东农产品交易中心,“东部优品”平台与青海交易中心“西部优选”对应联动发展。借助江苏供销合作总社资源禀赋,提升苏青两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目前“西部优选”有特色农企3000家,牦牛肉、藏系羊肉、冬虫夏草、枸杞、青稞、藜麦、天佑德青稞酒、青绣等名优商品达20000余件。2023年,江苏采购、帮助销售青海农畜产品达4.6亿元,完成协议指标的9.2倍,是2022年销售总额的2.9倍。 2023年,苏青东西部协作资金安排,明确提出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协作资金中“组团式”医疗教育等帮扶资金占比不低于10%,部分协作县(市)实际投入超过20%,为当地教育医疗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将原来分散到各院各校的支医支教人才集中起来,重点帮扶一所医院、一所学校。“组团式”帮扶范围也从中组部列入计划的1家医院和2所学校,扩大到所有支援协作地区,目前江苏共选派202名专业技术人才“组团式”帮扶21所学校、20家医院和13个农业部门。无锡“造血”式帮扶海东二院,遴选9名医疗专家入驻海东第二人民医院,全方位帮助医院发展。无锡市梁溪区连续两年在循化中学开设两个“梁溪班”,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创造整建制帮扶循化教育的工作模式,着力打造受援学校的“样板班级”。滨湖区选派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科老师牵头负责民和第三中学一个班级,从初一开始与同年级其他班级对比,做好示范。邀请江苏名师名医在帮扶学校和医院开设工作室15个,江苏安排名医定期到西宁市中医院坐诊,西宁市青藏铁路花园学校校长徐树忠将名师工作室分站建在了西宁,定期举办线上名师课堂,面向青海全省中小学教师组织课程研讨,2023年以来举办各类线上线下讲座,培训教师超5000人次。 重点面向青海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江苏援青教育医疗农技人员中抽调专家、邀请江苏名师、名医,定期以“小组团式”方式开展“江苏专家青海行”活动,今年以来已组织20批300名专家走进协作地区开展活动。 青海拉面馆分布全国337个城市和地区,拉面馆总数达3.2万家,从业人员20万人,年销售收入200亿元,年利润达70亿元。 青海、江苏两省主要领导多次就青海拉面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亲自协调推动青海拉面进江苏高校、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关食堂等工作。在江苏首批进驻营业的14所学校和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可带动劳动力就业近百人,实现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以上。截至2023年12月底,海东籍人员在江苏开办拉面店2877户,从业人员11169人。 以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为牵引,青海拉面产业数字化平台建成投运。东西部协作项目——青海拉面中央厨房食材研发生产项目,4条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毕,已具备生产能力。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积极搭建平台推进海东拉面企业与无锡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帮助拉面从业人员开展能力提升培训。积极协调无锡市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等部门为海东拉面从业人员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实体店经营指导等系列活动。 组织开展“江苏广播•大美青海生态之旅”“大美青海•南京西宁文化旅游周”“锡山化隆文化艺术节”等,全方位推介青海文旅资源,助力青海旅游市场复苏发展。 围绕青海旅游资源分布和江苏游客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制行程线路。通过江苏广播等全媒体平台,开展为期4个月的全天候、滚动式青海旅游资源宣传推介。组织江苏知名主播通过房车电台,实地探访了青海12个著名旅游景点,组织了12场现场直播连线,收听收看超过300万人次,主持人还通过直播带货,帮助销售青海农特产品,拉动消费近千万元。
江苏广播通过宣传发动,组织1600余名游客组团到青海深度游。6月26日主办方为“江苏广播•大美青海生态之旅”首发团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受到广泛关注。11月29日,江苏再次启动冬游青海活动,吸引更多江苏游客到访青海。2023年江苏省居民出行客流数据统计显示,江苏省约有35万居民出游青海,同比2022年上升150%以上。 南京市联合腾讯等公司,在大通县开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推动农文旅产业升级融合发展。成立青海数字乡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青海数字乡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引入江苏雨花软件谷专业人才团队负责经营。建设“青海湖之夜”农文旅示范街区,通过发展不夜城模式引入集聚全国游客。建设6栋树蛙特色民宿三角屋、2栋360度沉浸式景观的荷叶屋,全年收入超600万元。落实“数实融合”打造“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产业数字引擎”——“大通号”,已为大通县域品牌提供1亿次线上曝光的机会,累计超过100万用户。实现大通县线上流量与线下应用场景的融合,为大通新增2000个就业岗位。实现牦牛从养殖到餐桌的全流程溯源体系。开发家居生活、农产品、文具用品、音乐产品、服饰配饰、手工艺品6大类30款农文旅融合创意产品,带动了青绣、河湟皮影、牛毛纺织、大通花儿等非遗项目超百名从业者参与。
集聚全国优质农文旅产业项目入驻,招引企业6家,累计注册资本达1.2亿元。成立“非遗工坊创新中心”,每年研发不低于20款市场化产品。实施“绣美乡村”计划,培育青绣产业乡村工匠,建立县域青绣人才技能标准;开发青海数字乡村民艺乡创人才培养体系。培养3000名符合县域品牌技能标准的青绣绣娘。目前,大通牦牛、大通青绣、大通文旅等已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