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尼斯电子游戏(5848vip认证)官网-Make It Possible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企业面临的风险
2019-08-28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企业面临的风险

新时代企业面临新风险

主持人:很多话题需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大家见一面陈功先生确实也不容易,接下来,咱们继续把时间留给陈功先生。

陈功:咱们谈谈企业风险这个关系到大家发财的问题。企业风险是个大问题,企业刚刚建立的时候,可能就是人、财、物、产、供、销这些方面最重要,但是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了轨道,就会开始关注风险问题了,对企业家而言,最大的风险问题其实应该是方向问题,是在轨道上跑着、跑着可能掉到坑里边的问题,因为那样就会前功尽弃,风险就太大了。

谈到企业的风险问题,所有的企业家可能都应该关注的就是过度生产,过度生产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什么是过度生产?就是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本推动的生产规模远远超过了需求,这个时候就是过度生产。这种过度生产在中国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过去短缺经济的时代,破家电大家都是要排队去抢的,因为我们什么都没有,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只要能生产出来,根本就不愁销路,是一定能卖掉的。后来,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多和技术的进步,中国已经走出了短缺经济的时代,这个时候世界的产业转移也开始了,刚才我讲,从美国到日本,日本捕捉到机会以后就起飞了,所以我们后来在中国看到很多夏普冰箱、东芝电视等日本的产品。然后产业又转移到了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龙就是所谓的韩国、台湾、香港、泰国,继日本之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也出现了起飞,想想当年,很多香港人、台湾人来大陆多牛啊,随便拿点什么工业品,送你个照相机、卡式录音机,大家就高兴得不得了,感叹这个东西真好。现在呢?给你可能你都不会要,但短缺经济的年代,情况就是这个样子。

亚洲四小龙之后,中国便开始加入了WTO,一旦中国进入WTO,就像我们文章里写的,这是最大的财政政策,中国所有的产业部门,都开始跟世界市场接轨了,世界市场有资本的、有技术的、有产品的企业都到中国进行投资,正好中国还有很多廉价的劳动力,这些优势结合在一起,中国经济就起飞了。伴随着这个过程,中国的进口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原来粮食是很难自给自足的,60年代的人都对饥饿有深刻的记忆,饿死过人,因此有点好吃的我们就拼命吃,所以60年代的人现在都有一个大肚子,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是饥饿造成的。

现在我们的粮食还没有自给自足,而且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所以,搞农业的人都有点悲观,普遍认为农业是第一产业,没什么太大出息,地方政府往往也是把农业看作是要压缩的部门。实际上,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认识。14亿人口的国家,第一产业根本满足不了需求,以至于成为世界粮食的第一大进口国,这是巨大的风险,什么风险都没这个风险大。所以,搞农业,搞第一产业的,就等吧,等待政策出现天翻地覆改变的那一刻,而那一刻你们一定能发财,到时候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它们过去挣的钱都将源源不断的输送给第一产业。我曾经对东北的一些老前辈们讲过,东北大米有一天可以卖到一百块钱一斤,因为我们没有这样好的土地了,没有这样的劳动力了,技术方面也出现了断代,转基因的那些种子对中国的农业造成了很多问题,我们很有可能粮食进口排第一的帽子永远都摘不掉了,我们永远就得戴着这个帽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自己生产一部分,它的前景无疑是非常乐观的。只不过就是政策部门,看他们什么时候认识到这一点。

前段时间,中美贸易战期间,大豆生产忽然一夜之间就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政策补贴,要什么有什么,开足马力去生产中国的大豆。实际上以前中国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而且中国大豆的品质非常好,结果就是搞产业,搞技术,搞高科技,搞各种各样的东西,唯独没搞的就是第一产业,就是农业。那么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大豆生产早就不行了,相反,我们成为了世界大豆最大的进口国。所以,这种情况下,如何喂好14亿张嘴,这个我都没办法去想象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些其实都跟短缺经济有很大的关系,一旦出现调转过来的局面,我们从短缺经济走出来之后,什么都有了,什么产品都生产,到处都是中国制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摇身一变,我们变成了很多产品世界第一的出口国,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大部分产能处在了过剩状态。

企业家都知道,很多政府官员都跟你谈过到他们那儿投资,中国的市长只要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去视察,看看产业园区在哪?如果觉得产业园区搞得太少了,于是再画两个大圈。到处都是产业园区,每一个城市都是这样,无一例外,别说省会城市了,就是到县级城市,两千多个县级城市都有自己的产业园区。过去这些年,我们就是这样铺开去生产的,这么干,产能不过剩才怪呢。那么怎么办呢?好,后来中国进入WTO了,我们能把大部分的产品,各个产业园区生产的产品大规模的出口世界市场,这样中国制造就走向了全世界,分布于全世界了。

那么接着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你能靠这条路生财、发财,别人为什么不能这么干?难道全世界只有中国能这么干吗?越南说,我也要走中国的改革之路。他走什么改革之路?他就是想复制中国的发展成就。你搞产业园区,我也搞产业园区,那么,比拼的就是资本和劳动力。这一比拼就坏了,在资本方面,中国的资金成本逐渐在上升,在座的各位都有体会,这几年资金成本不停在上涨,我们的竞争优势就下降了。那么劳动力的价格也在不停上涨,基本上,一百加五十,也就是工人工资收入一千块钱,实际企业要花到1500块钱。在这种情况下,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就有很大的优势了,它们把资金、技术、企业都吸引到它们那里办厂,因为它们那里的劳动力价格更便宜。当然,因此它们的资本会承受一定的通货膨胀率,通常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往往都比较严重,差不多接近10%吧,甚至更高。

理性看待减税降费与过紧日子

下面给大家讲讲加税和减税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政策就是减税,而且减的是增值税,削减了三个百分点。毫无疑问,这一次减税是中央和国务院下了很大决心的,否则,就只会减类似于农业税那样的税了,不会一下动真格把增值税,我们的财政部门的税收主力切掉一大块,这可是结结实实的切下一大块。当然,很快,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就是说要出台房地产税。房地产税是不是真的就会在今年出现,这个不一定,因为栗战书委员长在全国人大透露出了很清晰的信号,他直接就这么讲的,就是要解决房地产税的问题。此后,政策方面的信号又出现了下降,出现了新的争议和说法,是不是可以真的在2019年推出房地产税,现在看依然有不确定性。

一个减税,一个加税,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什么东西?我们应该怎么思考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看清楚的就是这里边有一种均衡存在,就是我们在减税的同时,我们在一些领域还要加税,这样才能取得一种均衡。均衡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稳定。这个稳定对中国是最意味深长的词汇,为什么说它是意味深长的呢?我估计街道上老百姓的稳定不是大问题,我们有很多办法让他稳定,不稳定也能让他稳定。在座的各位是不是大问题,我觉得可能也不算大问题。真正的大问题是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是排第一位的稳定,你看中央的领导讲话都提稳定,稳定这词也包含很多内容,但是政治稳定是排第一位的。第二就是社会稳定,就是总体上看,我们要让社会处在稳定的状态,目前看一切都还可以,社会稳定做得还是不错的。第三个稳定是干部队伍的稳定。执政党也好,国家的运转也好,都要靠一支精英力量,靠一支干部队伍来支撑,主要的资源也就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如果出现了不稳定,那麻烦了,天下大乱。所以这三个稳定才是至关重要的稳定。其他的稳定都跟它们有关系,或者通过它们之手可以实现稳定,所以其它稳定与这三个稳定不是同格的,是降一格的,其它稳定是可以被实现,被管理的。加税和减税牵扯到什么呢,就关系到这三个问题: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干部队伍的稳定。

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过紧日子的呼声越来越多,报纸上在讲,各级领导也在讲。让谁过紧日子?对,其实就是让政府官员过紧日子。据说,各地政府削减财政开支,少的有30%,多的能到70%,这样一来,基本上可以想象就别干什么了。紧日子过到这种程度,干部队伍也是人啊,他们都有自己的抱负,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的想法,正在充满热情的做事,做了好几年的项目,一旦过紧日子,这些东西还能做吗?肯定是做不了了。所以这个过紧日子的影响主要就是关系到政治、社会、干部这三个稳定。一旦这三个稳定出问题了,那么中国的影响就很大了。所以,为什么要讲均衡,讲权衡,有减税就有加税,关键就关系到这三个稳定。实际上,过紧日子,即便能够过,究竟能够过多长时间的紧日子,这也是大有疑问的。是不是真地能够过紧日子,也存在疑问。这个不是说说而已的事,这是考验人的事情。有的人、有的地方可以经受住这种考验,但肯定还有的人和地方经受不了这种考验,那可能干部队伍就会流失。过去我们有过这样的经历,上世纪90年代就有大量的干部队伍流失出来,很多企业家就是这样出来做生意的。再往前推的话就是利改税”那个时期还流失了一大批,所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过几次干部队伍的流失,结果导致了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出现了问题。所以,这个紧日子究竟能过多长时间,这是有疑问的。如果很短,说说而已,一晃而过,那财政又处于混乱状态,一方面没钱,一方面还过不了紧日子,那这又是个什么样的结局?那么接着就再发钱,那就需要采取别的措施,这个措施我们称之为“大放水”。

大放水的词汇咱们就私下讲讲,因为大放水这三个字我已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了。当年又是我提出来的,我是在十八大之后研究了形势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大放水才能解决问题。但是很多学院派的学者们很反对,他们的依据是西方的经典经济学,尤其是在特朗普执政之后,他采取的也是减税措施,所以很多学院派的教授,学生们都在谈减税,说减税是最好的,对债务等等都有好处,理论上讲是这样,这个没什么错误。但是,现实当中,这个问题很大,比如说削减增值税,它的目的是推动企业进一步的生产,让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刚才跟大家讲了,现在是过度生产状态,你生产了这么多的产品,你卖给谁?你有没有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这个时候大家缺的实际上不是钱,资金成本当然高,但与资金成本比较起来,大家更缺的是市场空间。如果顾客排队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哪怕利薄一点,起码你活得还很好,还很愉快,但如果没有人买你的产品和服务,没有这样大的市场空间,给你很多钱让你生产,你敢生产吗?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放在库房里,变成债务?让别人天天追着你要钱吗。这种局面是没法再接受的。所以,关键的是要想办法打开市场空间,要释放出市场空间,所以我们才谈要改革,只有改革能够释放市场空间,释放出市场空间了民营企业才有活力,就是这样。真正的核心问题就是市场空间。

所以,我们评估政策,很简单就可以辨识清楚,就是看是否有助于扩大市场空间,凡是有助于扩大市场空间的政策就是好的,就是大家真正需要的政策。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减税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减税并没有带来市场空间的释放。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美贸易战的问题,我们不但没有扩大市场空间,反而在被压缩,过去能出口的现在还出口不了了,过去能卖的现在还卖不动了,处在这样一个被挤压的状态,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问题。

(摘自安邦智库)

返回